黄山市歙砚工艺研究所 钱胜利
歙砚雕刻艺术的发展遇到过瓶颈危机吗?从历史资料看出在元代时期就出现过一次瓶颈,因为它的制砚工艺没有任何发展。后又因战乱而停滞不前,解放后在有关国家领导人的关怀下又盛行而起,当时雕刻的都是仿古砚和实用砚较多。记得在我做学徒的时候就有人说:歙砚已饱和了,不会再有很大需求了。他们还有根有据的指出:书画者一人一辈子一方砚都用不完,收藏砚的人又少,做这么多会有人买吗?我清楚的记得当时我厂就有近40多人在雕刻歙砚,包括其它许多厂和婺源县那边,总共有近千人在生产歙砚,它们都对此产生疑问,有的甚至改行了,坚守者不多。许多砚雕厂纷纷倒闭,而与我同厂同业的人到现在只剩5人,我们不仅要问,难道此时歙砚雕刻艺术的发展真遇到了瓶颈了吗?其实不然,古人说风雨过后必有彩虹,我觉得歙砚雕刻艺术的发展才刚刚起步。 改革开放后,中国经济腾飞,许多人的腰包鼓了起来。俗话说:“战乱黄金,盛世收藏”。一股收藏风悄然兴起,此时中国的工艺美术行业如遇春风,山花烂漫。当然我们的歙砚也不例外的成了各界人士的收藏热门。由于爱砚人的不同喜好,原来的实用型与仿古型已跟不上时代的需求,歙砚艺术必需要开创出更新的路子。 我从事砚雕艺术时间较长,发现自古歙砚没有立体镂空雕,我便苦研徽州三雕——砖雕、木雕、砚雕,吸取徽州三雕的精华,将其融入砚雕艺术,创制歙砚立体镂空雕法。由于歙砚的材质属泥质砂质板层岩,砚石四边面比正反面硬度高,且深雕石头容易开裂,为此,我为处理砚的四边面研究了多种刀法,攻克了这一难题,做到了既保持砚四边面与正反面风格一致,又使砚的整体和谐。期间最具代表性的就是《九龟荷叶》砚。《九龟荷叶》砚,根据石材之天然造型石的邹纹为荷叶的残老与残破,用大手笔雕刻多片大小不一的荷叶环抱着砚池,充分利用石料上留有的天然为荷叶残破,形成了荷叶的质感;同时运用多种刀法刻画了九只活灵活现的小龟在荷叶边嬉戏着,使作品添加了动感;此砚的最大看点,是巧妙利用砚面上荷叶翻卷被虫蛀吃后自然形成镂空的一个水池,将其打通放入水后能顺着残叶的一角滴入正在池里抬头玩耍的小龟嘴里,大大增加了该砚的工艺性和赏玩性。此砚的问世,仿佛一剂强心剂,给当时已极度沉闷的歙砚界带来很大的震撼,顿时各界人士好评如潮,沉闷已久的砚界活跃起来。歙砚的又一个春天——立体雕时代就这样到来了。《九龟荷叶》砚的出现,可以说是突破了当时歙砚发展的一个瓶颈,其为歙砚发展所带来的影响不亚于歙砚历史上的任何一次创新。 世间物盛极必衰,物极必反。以前的几年,立体镂空雕主导着歙砚的方向,任何事物发展都有它的规律,立体镂空只是突破了歙砚当时的一个弱项而已,只是为歙砚多增加了一个创作理念,多了一个竞争的渠道。这期间大量的立体镂空砚充斥着歙砚的主体市场,其中不乏精品,但粗制滥造居多,这显然是不符合市场发展规律的,也是和歙砚几千年发展所积淀下的传统背道而弛的。任何一件事物它要想长久发展,必须多元化,艺术更是如此。我当时目睹现状,又不禁为歙砚的发展暗暗担心,由于歙砚石质本身就硬,可供立体雕的石材不多,少数人急功近利,照葫芦画瓢,大量的好石材被切割得支离破碎,这样的作品已没有了任何灵性,没有了一点艺术含量,艺术需要创新,艺术更需要用心。我是一个不愿在原地踏步的人,为创作竭尽心力,食不甘味,夜不能寐……长时间的痛苦着、享受着、探索着,我有了走出去看看的想法。于是参加许多大型艺术博览会,直接与使用者,收藏者,爱好者交流沟通;并不断地学习别的艺术门类的雕刻艺术与之探讨。特别是玉雕,青田石雕和寿山石雕中的巧色雕深深的吸引着我,并打动了我。这期间我的创作理念升华了,我决心做出更美的作品,赋予石头以最强生命力的东西,所以就有了后来的更多颠覆性的作品——巧色雕作品。 歙砚以其多样的纹饰闻名于世,然而立体雕多不顾及这些自然的东西,所以很多有韵味的东西没有被利用就被毁掉了。砚纹饰金晕——是夹在石料之间或有或无的一层,所以要在砚雕过程中充分利用天然纹饰金晕来提高作品的艺术品位是个关键性的问题,利用砚石仅有的纹饰创作出精品很难。对于我来说,这将是一个全新的尝试。要在不破坏石头的漂亮纹饰的前提下,把所有的天然纹饰都利用或组合起来,这不仅需要预先确定作品的题材构思,有别出心裁的想象力,而且还要具备娴熟的雕刻技巧,才能达到出神入化之境。期间创作《花间一壶酒》的过程,我至今记忆犹新。此砚所用的石材太美了,不仅纹饰色彩多样且具有丰富的层次感,让人不忍下刀……经过反复推敲,我用较深的金晕纹饰作为李白的帽子和胡须(不动刀),用浅色雕刻脸部,尤为珍贵的是利用天然的不同色彩金晕精雕的芭蕉、荔枝、酒壶等,增强了物体的质感,加上以工带绘的雕刻技法和似云雾缭绕的淡晕化成的酒气,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又如后来的《东坡问月》,为一处金晕巧雕砚,利用纹饰浓淡变化层次巧作东坡衣袖,只雕人物头部与双脚,并巧妙地将月形作为砚池,其它不作雕琢,一幅大气磅礴,极富张力的泼彩画便跃然于砚。而近期的一方作品《李白醉酒》则可称之为神品。利用零碎而充满动感的金晕转化为国画水墨的气韵,以一轮明月挂于树枝部作为砚池,酒醉后的太白手持青铜酒盏手舞足蹈,极富诗意与空灵之感,让人看了心旷神怡,给人以丰富的遐想空间。当然还有很多好的作品,这类型的砚较之以前的立体砚,我觉得有了一个质的飞跃。因为它将中国的古文化和人文气息更好的诠释出来,使得一方砚的文化内涵更浓郁,更富欣赏性。在人们的审美水平不断提高的今天,这类型的艺术砚显然更受青睐,更具竞争性。这次的尝试用现在时尚的话来说可以说成“转型”成功,我认为这次是我砚艺雕刻生涯中突破的又一个瓶颈,这次突破使我的艺术灵感升华了,艺术生命力也更强了,对艺术的理解也大大提高了。 一次又一次的艺术突破,使我真正地打开了艺术之门,我的创作欲望愈来愈强烈,虽说我攀过了艺术生涯的一个个巅峰,可我并不满足,越来越多创作灵感接锺而来。艺术的真谛就是不断创新,我也始终这样告诫自己。所以我一直在思考,巅峰过后必须要沉思,我总是不断的问自己,我还能做出更特别,更好的砚吗?我觉得歙砚雕刻者只有这样不断地反思,不断地超越自己才能更好的发展。经过一番苦思冥想,犹如凤凰涅槃一样的痛苦过后,我又找到了自己创作的方向。 我土生土长的徽州人,从小家乡的一切都深深地刻在我的心里,徽州文化的情结已在我心里根深蒂固,徽州深厚的文化底蕴让我的创作又有了无穷无尽的源泉。我觉得身为徽州人就要为弘扬徽文化做点贡献,我决定要让我的作品深深地打上徽文化的烙印,让更多人知道徽文化,去了解徽文化。所以就有了《吉祥徽州》这方巨砚,它把徽商的精髓——诚信为本、和气生财、利缘义取、以儒术饰贾事融入其中。利用天然的纹饰不加雕琢作为二仙神的食盒、荷花、蝙蝠等物,喻意和合幸福,另外,在砚的一角精刻的物品大都采用古徽雕的传统意境,取其谐音以图吉利。如:柿子与如意为事事如意;瓦当为四灵四象;青铜象为太平万象等等。犹如一个财源滚滚的聚宝盆,构成一幅徽州大吉祥的美丽图卷,此砚的表现手法既有徽州三雕中根雕的拙与天然的神韵,又有木雕的精细,还具有石雕的粗旷和力量,这是歙砚雕刻艺术的又一大突破,也可以说是歙砚雕刻史上的又一里程碑。我相信这方作品给歙砚的发展带来的影响也会是相当久远的。此砚在参加中国工艺美术大师精品展时受到各界人士的大为赞赏和肯定,并获得了银奖。 岁月如梭,一瞬间20多年过去了。其间,我同每个砚雕工作人一样,经历过无数困难,遇到过许多所谓的大大小小的瓶颈。世间事,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有一个瓶颈,它考验的是人的毅力、韧性和创造力。我以从事砚艺生涯中的几段经历来浅谈歙砚艺术的发展之路,这也许是许多歙砚雕刻者所走过的路。歙砚发展的瓶颈,过去有,现在有,以后还会有,没有瓶颈就不会有突破,就不会有创新,那么歙砚还谈何发展?世间万物,大到一国,小到一方砚,固步自封,不敢突破是注定不能进步与发展的,是注定要被历史淘汰的,歙砚艺术能在历史的长河中历经千年仍经久不衰,靠的是一代又一代的歙砚人不断的突破一个又一个瓶颈,才能得以一代又一代更好的传承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