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关于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加快培训我省工艺美术人才的意见 |
|
各设区市教育局、经贸委(经委、经发局),各有关高等学校、中等职业学校: 为适应海西建设及我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需要,推进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加快培养培训高质量工艺美术人才,现就加快培养培训我省工艺美术产业人才提出如下意见。
一、充分认识加快工艺美术产业培养培训工作的紧迫性和重要性
省委、省政府把加快工艺美术产业发展作为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现代产业体系的重要内容,有力地促进了我省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据统计,2008年全省工艺品企业1万多家,从业人员40多万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工业总产值377.8亿元,比增14.2%,出口交货值225.4亿元,比增6.2%,我省已成为全国工艺美术四大重点产区之一。
为适应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我省工艺美术教育得到了较大发展。目前,全省共有33所高等学校开设雕塑、绘画、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艺术设计、产品造型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雕塑艺术设计、工业设计等工艺美术类专业9个,专业布点49个,2008年招生0.37万人,现有在校生1万人,为我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培养了大批高级专门人才和技能人才。
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迫切要求加快人才培养培训工作,不断提高从业人员的整体素质。但从整体上看,我省工艺美术产业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缺乏必需的文化艺术素质和系统的职业培训。同时,具有创新研发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尤其缺乏,严重影响了工艺美术产业的发展。
二、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大力加强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培训工作
根据我省工艺美术产业出现的新形势对人才培养提出的新要求、新任务,有关学校要走校企合作、产学结合的办学路子,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扩大相关专业办学规模,加强相关学科专业和教师队伍、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积极面向企业开展员工培训和提供技术服务,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以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加快工艺美术急需人才培养。
--根据我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的需要,扩大专业办学规模,争取到2012年,全省培养工艺美术产业急需人才2.07万人,其中:研发型人才100人、本科应用型人才1.02万人、高职高专技能型人才0.24万人、中职技能型人才0.8万人。
--鼓励支持有关高校和中职学校根据我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需要及各地产业发展特色,进一步调整优化专业结构,在重点发展产品造型设计、雕塑艺术设计等产业发展急需专业的同时,拓宽专业培养方向,设立艺术造型、彩绘、木雕、石雕、瓷塑、园林雕塑、首饰品设计、工艺绘画、陶瓷、工艺绘画、版画、漆器、园林盆景、环境艺术等专业方向,培养工艺美术特色产业急需的专门人才。
(二)积极面向企业开展职业技术培训和成人教育,开展应用技术研发,提高社会服务水平。
--有关高校和中职学校要把培训工作和学历教育作为学校的一个主要任务,深入工艺美术的有关企业调研,了解企业需求,制订人才培训计划和培训方案,通过采取“送教上门”,与企业联合设立培训班,建立从业人员定期轮训制度等,大力开展以各类工艺美术产业从业人员为主要对象的岗位培训和再就业培训,争取到2012年,面向行业、企业开展相关培训1.27万人次。
--积极创造条件,允许学校与企业联合设立“中职班”,采取半工半读等灵活多样的形式,面向企业员工开展学历教育。
--积极开展成人学历教育,鼓励支持从业人员通过函授等成人教育,不断提高工艺美术产业从业人员的人文素质和技艺水平,为工艺美术产业健康发展提供良好保障。
--支持有关高校积极与劳动、人事及工艺美术产业部门密切合作,在相关专业建立职业技能认证机构,面向社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及职业资格认证工作,努力提高专业的社会服务质量和水平。
--充分发挥各教育培训机构培养工艺美术技能人才的基础作用,分期分批选派工艺美术专业骨干教师参加有关行业、企业举办的省级培训班,切实提高我省学校工艺美术教师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三)加强分类指导、分层次建设,建设好一批各具特色的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
根据我省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及各地产业发展特色,在全省建立福州、厦门、泉州、莆田等4个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基地,面向产业相关领域培养培训人才、开展技术研发等,为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鼓励支持福州大学厦门工艺美术学院与相关行业、企业联合建立厦门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主要承担面向工业设计、漆线雕、商品油画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培训、技术研发等任务,争取到2012年,培养工业设计、雕塑、绘画等相关专业人才800人,面向行业、企业开展相关培训400人次。
--支持闽江学院成立工艺美术学院,联合福州工艺美术职业技术学校,与相关行业、企业联合建立福州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主要承担面向脱胎漆器、版画、软木画、寿山石雕、贝雕、牙雕、根雕、珠宝首饰、漆艺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培训、技术研发等任务,争取到2012年,培养艺术设计(环境艺术设计)、艺术设计(雕塑设计)、艺术设计(装潢设计)、绘画等相关专业人才0.19万人,面向行业、企业开展相关培训800人次。
--支持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仙游职业中专学校,与相关行业、企业联合建立莆田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主要承担面向木雕、古典工艺家具、珠宝首饰、油画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培训、技术研发等任务,争取到2012年,培养艺术设计(家具设计与制造)、艺术设计(雕刻设计与制造)、艺术设计(室内装饰)等相关专业人才0.24万人,面向行业、企业开展相关培训1万人次。
--支持德化陶瓷职业技术学院与相关行业、企业联合建立泉州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主要承担面向石雕、陶瓷、树脂工艺等领域的人才培养培训、技术研发等任务,培养当地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急需的专门人才,争取到2012年,培养艺术设计(陶瓷方向)、雕塑艺术设计、装潢艺术设计、工业设计、视觉传达艺术设计等相关专业人才0.16万人,面向行业、企业开展相关培训0.14万人次。
(四)改革人才培养模式,推行产学结合,增强人才培养的适应性。
--坚持不懈地大力推行产学结合,鼓励支持相关设区市以工艺美术产业集中度较高的专业为依托,设立区域专业性职业教育集团,采取由行业协会牵头、职业院校和企业事业单位自愿参加,实行职教集团成员之间人才、技术、教学、实习实训、技能鉴定、毕业生就业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形成职业院校与行业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共同发展和合作双赢。
--积极支持高校、中职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实行“订单式”的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企业按需求下订单,学校按订单培养人才,学生毕业后直接服务于企业的人才培养机制。
--支持有关高校、中职学校建立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聘请一批工艺美术相关行业、企业第一线的专家和高层管理人员参与专业人才培养工作,让企业和高校、中职学校一起确定人才培养标准,联合制订人才培养方案。
--鼓励支持有关高校设立“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承担技术研发、人才培养等;支持有关高校到企业设立“教授工作室”,面向企业承担课题研究、技术研发、开展培训等,实现人才供需的零距离,提高人才培养的适应性和针对性。
三、加强宏观指导,采取政策措施,促进工艺美术教育的改革建设和发展
(一)省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学会)、省工艺美术研究院等要加强与省有关部门的沟通和配合,积极推动产学结合、校企合作,把工艺美术教育发展列入行业发展规划,指导支持各有关学校加强工艺美术人才的培养培训工作,通过联合行业、企业和学校组建职教集团、共建实验室、实训基地等,共同促进工艺美术教育的改革建设和发展。
(二)支持各有关高校紧密结合产业发展需求及工艺美术教育的特点,采取举办继续教育、高职单招、专升本、五年制高职教育等多种形式,加快培养各类急需专门人才。在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高职服务海峡西岸经济区改革与建设工程的重大改革和建设项目中,如精品课程、精品专业、特色专业、教学名师、教学团队和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结合工艺美术人才培养的实际在政策上予以支持,引导和促进在工艺美术人才培养上办出水平、办出特色。
(三)各有关学校应根据本意见,结合全省及各地工艺美术产业发展需要及办学实际,制订切实可行的贯彻实施意见,认真落实分年度培养培训计划,认真抓好工艺美术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的建设工作,加快培养培训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急需的各类人才。
|
| |
|
|
|